“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飛速發展,碳酸鋰的需求與日俱增,目前企業日產高純度鋰鹽4噸左右,單日就可實現產值200萬元。”安順遠景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徐俊偉說。
作為一家集鋰鹽的研發、生產、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,自2021年8月安順遠景新材料有限公司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線項目一期投產以來,該公司采用制造工藝與自身專利技術相結合,利用鹽湖鋰鹽作為生產原材料,在技術、經濟及國家政策上實現了資源的循環綜合利用,年產高純度鋰鹽3000噸,年產值達到5億元。
站在企業二期項目建設規劃圖前,徐俊偉介紹,安順遠景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在加快與當地政府的對接,在普定縣工業園區內規劃土地50畝用于二期廠房建設,并再新加1條年產3000噸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線。“二期項目力爭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動工,明年形成產能,并在科技創新上不斷加大力度,在實現企業產量、產值翻番的同時,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。”
企業發展鏗鏘有力,項目建設如火如荼。在普定縣工業園區,安順遠景新材料有限公司僅僅是普定縣“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”建設項目中的一環。
今年2月25日,安順市2022年第一批重大項目舉行集中開工儀式,集中開工的46個重大工作項目共覆蓋7個縣區,總投資達282.4億元。其中,普定縣“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”建設項目總占地面積39萬平方米,總投資10億元,建設箱式石墨化爐生產線16條。
項目建成后,可實現年產值27億元以上,年均繳納利稅2億元以上,提供就業崗位300人以上,將成為貴州中西部地區大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生產基地,對促進貴州中西部地區新能源產業化發展水平,加快地方區域性經濟迅速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