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4日,美國汽車租賃公司巨頭赫茲宣布,將在5年內從沃爾沃、吉利的合資品牌極星訂購 6.5 萬輛電動汽車,將部署在歐洲、北美和澳大利亞,同時雙方達成全球合作伙伴關系。
關于交易的價格,極星沒有透露。不過按照極星2的售價,市場估計在30億美元左右。
這是赫茲繼去年宣布42億美元采購 10 萬輛特斯拉后的又一筆大單,也是新能源汽車出海的一個參照。
對于國內正大舉出海,又收獲寥寥的新能源玩家來說,極星的經驗或許能提供并成為海外拓展的新思路。
各取所需
對于雙方是如何“看對眼”的,極星方面向華爾街見聞透露,此前曾與許多不同的公司討論了潛在的合作意向,但最終認定赫茲在戰略結盟方面是最適合的。
極星相關負責人補充道,雙方都有實現電氣化轉型的強烈愿望。且都認為,每個客戶,無論是購買、租賃、共享還是叫車,都應該獲得最新的可持續的電動汽車技術。
此前在與特斯拉合作時,赫茲就公開表示,未來電動汽車的占比,將達到公司全球車隊的 20% 左右。
赫茲CEO斯蒂芬?謝爾說:“我們的目標是在北美打造最大的電動汽車車隊,與極星的合作是重要的一步。”
這是一場看起來雙贏的合作。赫茲采購極星2擴充自己的車隊向電動化靠攏;對極星而言,能獲得一筆可觀且穩定的收入,同時能間接通過租賃宣傳自己的品牌。
前后腳采購了特斯拉與極星類似價位的產品,在赫茲的心中這兩款產品有一定替代作用。實際上,極星一直將特斯拉視為自己對手,公司眼中極星2對標的就是特斯拉Model3。
在2月14日投放在美國超級碗的極星2廣告中,出現了“不征服火星”的字眼,“嘲諷”造車的馬斯克還在造火箭上分心,隨后馬斯克以“哭笑”的表情在推特回應。
這宗采購讓汽車界直呼意想不到,因為極星的市場銷量稱得上慘淡。
成立于2017年的極星汽車,是從沃爾沃獨立出來并與吉利合資的高端品牌,目前旗下有極星1、2兩款車型,售價分別是145萬和30萬元上下。
本次赫茲選中的極星2,2021 年的國內銷量為 2048 輛,僅有特斯拉國內同期銷量的千分之四。相較之下,極星在海外的表現好一些,2021年極星2全球銷量為2萬9千輛。
實際上這款車的硬件條件并不差,只不過因為定價、定位等原因沒有掀起波瀾,只是在部分歐洲市場獲得了一些用戶捧場。
挪威OFV數據顯示,去年8月極星2在挪威市場的銷量為504臺,而特斯拉Model 3 僅為264輛;瑞典BIL的數據也顯示,去年8月 極星2在瑞典市場的銷量為284輛,同期特斯拉Model 3銷量僅為235輛。
有業內人士分析,過去一些希望打開市場的品牌,就曾努力將汽車賣給租車公司,用“地推”手段介紹給更多用戶,給潛在客戶一個進行長期試駕的機會。極星顯然走的就是這條業內“熟路”。
而在疫情期間不得已賣車回血的赫茲,在旅游業漸漸恢復后需要重新擴充車隊,可偏偏撞上全球汽車供應鏈的短缺,導致批量購車計劃受阻。品質高又能保交付的車型,成為赫茲的合作選擇的重要因素,而極星是滿足這一點的。
極星的確對于這筆大單的交付很有信心。極星對華爾街見聞表示,赫茲購買的6.5萬臺訂單將分布到未來的5年。極星方面認為,隨著其全球年度銷量將逐年增長,能夠確保未來生產計劃滿足赫茲的需求。
出海新潮
雖然極星方面表示,“我們是一家全球車企,并算不上‘出海’”。但并不妨礙極星的這筆交易,成為國內車企打開海外市場的一個樣本。
新能源汽車公司都有宏大的出海計劃。首當其沖的新勢力蔚小理,以及比亞迪、上汽,都已表過態,也有過相應的動作。
去年5月初,蔚來宣布了出海的第一站--挪威。隨后在11月10日的2021年Q3財報會上,李斌稱,2022年將進入至少五個歐洲國家。中國以外的市場應該占到蔚來銷售目標的50%,
2021年國內新勢力銷量的把頭小鵬汽車,也有了新進展。
3月11日,小鵬官方介紹,旗下的P5已經在丹麥、荷蘭、挪威和瑞典歐洲四國已經開啟預訂。同時宣稱,公司已經成為歐洲三大汽車協會的成員。這意味著,小鵬在一定程度上,得到歐洲業界的接納和認可。
與蔚來相似,小鵬此前也曾提到海外將承擔一半銷量。去年年底,小鵬汽車總裁顧宏稱,小鵬汽車未來一半的汽車交付量,將面向中國以外的國家。
不過在出海熱背后,是海外銷量的骨感。目前這些出海車企取得成績只是國內的零頭。
根據挪威市場的銷量數據,2021年,小鵬汽車在當地交付了438輛新車,其中G3銷售了406輛,P7銷售了32輛。剛剛舉辦的2021年年度財報會上,蔚來表示,在海外市場,挪威的月均銷量為100輛。
這樣的成績,想要實現幾年后國內外市場1:1的目標,看起來還有些吃力。半道殺出來的“18線”車企極星,卻靠著和租車行合作,一次性帶來了5年6.5萬輛的大單,年均1.3萬臺。
這給蔚小理等國內追求銷量的新能源玩家,指明了一條海外發展的新思路。
促使海外租車行大規模置換的原因是,疫情后租車更掙錢了。據統計在美國,汽車租賃公司在 2021 年的單車月均收入達到創紀錄的 1,320 美元,比疫情前提升了32%。
不僅是赫茲,還有其他租車行也有為車隊購置、替換電動車的打算。
另一家歐洲租賃巨頭 Europcar 在近期承諾,到 2024 年,其車隊新能源車比例將從當前的3%提升到20%。這意味著,Europcar需要在未來兩年補充7萬輛的新能源車。
Europcar公司COO Olivier Baldassari 表示:“原來歐車企具有優勢,但在電動化時代,行業正在洗牌 。 ”他還提到,中國以及亞洲車企的電動汽車,在質量上可與西方車型相媲美,價格也有優勢。公司計劃將從長城、上汽、吉利、極星等中國車企處采購電動車。
海外租車行拋來的橄欖枝,是國內車企出海外拓的歷史性機遇。在這場換車潮中,中國車企有望成為主角。
曾幾何時,中國品牌的汽車一直被國外貼著“廉價”、“低質”的標簽,難以在品質上和歐美日等主流汽車強國的產品掛鉤。隨著國內新能源車的百花齊放,這種偏見正在被刷新,連BBA等老牌巨頭都坐不住要來“參賽”。
而國在內產品價格和電池供應鏈方面都有巨大的優勢。借著海外租車行的采購,國內車企有機會在曾經堅不可摧歐的美汽車市場上,撕開一道突破口并滲入其中。